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董明珠的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董明珠的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董明珠批评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说这是缺自信缺精神,你怎么看?
我同意董总的看法,首先我们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其次我们的教学也越来越多样化,俗话说少年强则中国强,祖国对未来栋梁的培养,包括各种奖学金,教育基金等都能看出来,我希望我们培养的人才完全靠自己培养,当然如果有机会出国去学习一些我们所短缺的知识也无可厚非,但前提是未来我们真正的成为祖国栋梁之材。
本人老师,我是极为赞成,董总的这句话的。
“教育界的这些老师们,你是一个人民教师,但你对自己都不信任,把你的孩子送去国外,你引以为豪,我们缺了什么?“我们缺了一份自信,缺了一份信心,更缺乏了一种精神。”
说白了,就是自己也认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是不行的。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现象。
我老公在一所职业中专任教,他们学校所有的教师子女没有一个去上他们的学校,连亲戚朋友的孩子也会劝诫,尽量不要来。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都知道,这样的学校孩子们没有上的价值,上学就是浪费青春。
我们这里一所普通高中,教师子女也很少在那里上,有去重点高中上的、有去市里高中上的,有去省里高中上的。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都知道,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怎么样,一年一本也考不上几个。
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另外一所学校任教,却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上。为什么?因为我们学校是重点小学,教学质量更好一点。
再看看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一年出国了多少?
这里面,有大学教授的孩子吧,有教育部高管的孩子吧,有中央各部委的领导的孩子吧,有企业高管的孩子吧。他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在清华北大继续读研究生读博士呢?为什么非得让孩子出国呢?很简单,他们自己也认为外国的哈佛、剑桥等名校比北大清华强多了?难道不是吗?
我们的内心是认可人家的教育比我们强的。这本身不就是缺了一份自信吗?
每当有人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办的怎么怎么好时,我总是质问他:你让你孩子去上吗?
教育无国界,世界越来越开放,出国学习也不是什么坏事。但问题的背后是,我们承认自己不行那么难吗?
董总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每个教育人没有自信,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教育不如别人。但行动上却暴露了一切。
我们要崛起,要自信,就必须要强大起来。如果有一天,你大学教师的孩子不出国了,那才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是成功的。
董明珠的原话是这样的:“我曾经在很多年前,在某个大学去跟他们的学生去讲课。我就问了一句话,教育界的这些老师们,你是一个人民教师,但你对自己都不信任,把你的孩子送去国外,你引以为豪,我们缺了什么?”“我们缺了一份自信,缺了一份信心,更缺乏了一种精神。”
主要说明的一些老师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国外学习的这件事,认为这是缺乏自信,缺乏信心。
我认为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只有使自己变得强大,才是最重要的。
我家一个表叔,是县城一个重点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每年班级高考成绩在县城都非常不错。但是他家的两个孩子都没在当地上高中,而是去市里更好的高中上的学。
也可以说是缺乏自信,没有信心,但是重要的是想给孩子更好的学习机会。
现在不少农村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县城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市里上学,市里的家长送孩子去省会,小城市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大城市。总之,家长想法设法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机会,原因就是自己不够强大。
所以说,我理解老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学习,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学习更好,有个好的前途。想改变这种症状,只有努力发展自己国家的教育。
格力老总批评某些老师“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是缺自信缺精神
2019(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12月8日-9日在北京举行。在会上,董明珠演讲时表示,自己曾去大学讲课,就问了一句话: 教育界的这些老师们,你是一个人民教师,但你对自己都不信任,把你的孩子送去国外,你还引以为豪,我们缺了什么?我们缺了一份自信,缺了一份信心,更缺乏了一种精神!
个人观点分享
格力老总董明珠是一个出了名的“自主意识”特别强的人,她在今年的企业家年会上重点谈到了中国制造指出:“格力电器坚守一个观念,就是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人才、自己管理的道路。由于坚持自主创新,我们不只是出口产品,还出口技术”。不得不说,这确实是董明珠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国内业界论起来坚定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决心、毅力、和勇气,真的是罕有敌手!董大小姐强烈的“自主意识”,决定了她对教育界的某些看法,必然会带有一定的“自主意识”色彩,比如,批评某些老师“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件事,就是完全符合她的性格特点的;同时,你还不得不承认她讲的非常有道理,身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把自己孩子从小就送到国外去培养读书,这明显不是缺乏自信、信心的突出表现吗?否则,你又该怎么解释?如何回怼董明珠呢?
董明珠作为一个大企业家,在全国企业家年会上大谈孩子教育问题,绝不是她的全部初衷和本意。笔者觉得,董明珠起码有三点意思表达在里面: 第一、突出当代中国已经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确立民族自信,“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己瞧得起自己,然后才能培养出有自信心人才来;第二、中国在经济实力愈发强大的基础上,必须更加注重自信、精神、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强大,否则的话,社会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永远也难以自立自强起来,这些东西实际上都离不开教育的自信;第三、外国人确实有好东西,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并不是全部都是好东西,任何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膜拜,我们不仅本来就有,而且还要不断创造出更多,值得民族自豪与骄傲的新东西。那些崇洋***式的“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真的就能学到多好的东西吗?“镀金”这个说法倒是非常贴切,国内不少民众的消费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格力明明质量上乘,却偏偏要选择什么奥克斯。
企业家关注教育的情怀,也是实实在在的,并不只有董明珠一个人频频针对教育发声,比如马云、任正非、王石等。大企业家为什么如此关注教育呢?其实这不难理解,关键因素还是人才问题。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了,社会能否提供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人才的造就主要就是依靠教育,社会人才有没有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巨大培养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水平;所以,越是大的企业家越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也就特别会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来影响教育,引导当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决策。董明珠批评某些老师“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言外之意就是要重视国产品牌的培育和发掘,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骄傲;王石呼吁企业家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培养,声称“国内教育不改革,就培养不出来精英”,其实也是在敦促国内教育加快改革步伐;马云一再强调要注重基础教育,因为其思虑计深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董明珠批评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说这是缺自信缺精神”,肯定有她一定的道理。同时,我们也要读懂企业家的言外之意,格力老总更看重的还是她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品牌,希望引起社会更多关注和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董明珠的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董明珠的海外生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