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华为财经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华为财经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华为运营部工作有前途吗?
有啊。这位朋友居然问华为运营部的工作有没有前途,我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你所在的企业还是华为啊,那是中国这么最有民族气节的企业,多少人向往了,你就觉得没有前途,那真是太奇怪了,你如果不是觉得没有钱的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同样我是感到很怀疑的,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总体上看,在华为运营部工作还是比较有前途的。华为作为当前在国内国际上颇负盛名的大公司,其总体经济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而作为运营部来说,它是华为公司内部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在那里工作可以很好锻炼技能,获得丰厚的收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能进华为吗?
是可以进华为的,但是概率不高
虽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一所非常不错的院校,学生哪有该学校研究生的学历,也具备了相当的含金量,但是华为毕竟是国内的龙头企业,很多高校的毕业生都想进入,所以被录取的概率并不是太高,必须要通过面试之后才有希望
在华为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你好,我结合我身边的一个案例来说一说吧,我自己并没有在华为工作,是我自己家里面一个哥,他在华为工作,他的工作主要是手机开发。
他是计算机硕士专业毕业的,然后当时应聘到了华为做手机开发工作。他跟我说华为的制度是特别能造就一个人才的,因为他刚刚进去只有三个月的时候,华为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小组的工作,他是组长带领一个小组进行项目开发,然后等这个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了以后,又会安排另外一个人成为个小组再开发一个项目,这样的制度对一个人的锻炼是很厉害的很厉害的。因为他刚刚进去,相对来说只是一个菜鸟,然后就让他自己带来开发一个项目,所以说对人的压力是很大的,可是给人的提升也是很大的。
还有就是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去看过他两次,但是都是很可笑的,每次都是晚上10:30以后,因为他也总是没有时间,每次都是在加班加班。他跟我说他们加班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是很主动的去加班。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说结果也是很明显的,因为他在华为工作了不到两年时间,然后就在西安市买下了房子。西安市的房价虽然在国内不是一线的,可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价格很高的。
总之对于我来说,华为就是一个人受着压力不断的去努力,然后最后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这不是很正常的吗?这个社会本该如此呀。
18年来到了华为,19年匆匆离开。
短短一年多,却好似见证了人间百态,百感交集。
在华为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压抑。
首先,这种压抑,来源于一种无形的压迫感,给人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
更可怕的是,这种压抑已经成为了华为文化里的一部分。
压力大,不能就简单的以加班多来定义。加班多,只能表明工作量大,但未必就意味着压迫感,而且加班还可能与个人的工作效率有关。
此外,有的工作虽然工作时间长,动辄连续十几个小时,但只是重复性的机械式操作,只要熟能生巧了,就能够应对。
而华为则不然。
举个例子吧。
在华为的时候,部门里校招了一名小女生,985毕业的硕士,教育背景很不错。
华为刚入职的新员工,都会安排导师负责帮带,小女生自然也不例外。不巧的是,小女生来了没多久,负责带她的导师就申请了转岗,并顺利得到了领导的批准。于是,小女生来公司才半年,就开始临危受命,逐步接手她导师手上的项目,一大堆问题定位、会议和PPT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至,纵然小女生每天晚上加班到11点,终究还是没扛住,在一次开会的时候,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后来,还是得亏了她的主管领导挺身而出,重新分配了项目,并把她导师的离岗日期延后,小女生身上的重担才得以缓和。
在华为,你每天面对的,都可能是全新的挑战,你得时刻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好作战的准备。而工作交给了你,你就得负责到底,事情在你这就得有个终结,而且必须有期限。
其次,华为的考核机制极其残酷,人才竞争也极为惨烈。
华为的狼性文化,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因为他把狼性文化渗透到了培训、管理、薪酬、考核等各个环节,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推动着这艘***不断向前进。
例如华为的绩效考核呈现差异化,实行末位淘汰,且考核结果与年终奖、股票等收入直接挂钩,差距巨大。
另一方面,华为凭借其诱人的薪资,吸引了大批人才蜂拥而至,同时又拥有极其完善的培训机制,因此内部也是人才济济,新人辈出,竞争极为激烈。
再举个例子。
在华为的时候,隔壁兄弟部门有位前辈,来华为的时候年龄已35+,19年首次合同即将期满,他的年龄也已过40,公司已提前明确表态,不会再和他续约,于是这位前辈很早就已开始找工作,但是持续了半年多了,下家还是没着落,压力山大,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焦虑程度可想而知。
这位前辈黯然离开以后,顶替他岗位的,也只是个工作一年多的毛头小子而已,却也没让人觉得有多大差别。
华为的螺丝钉文化,着实让人觉得有点可怕。
结语
最后再补充两个华为的特色。
一是会议多。
离开华为之前,我的长期工作状态,就是白天在持续不断的开会,一周的三个晚上,也分别安排了培训和会议。而真正能静下心来工作的时间,真的是挤挤才能有的。尤其是那句“Welcome to join the conference”,声音很柔美,威慑力却极强。
二是PPT文化。
进公司没多久,就收到了一份邮件,正文基本空白,只在附件里有一个PPT,仅1页的篇幅,内容也就寥寥几句话、几个数字而已,明明一封邮件正文就能解决的事情,也要有板有眼的写个PPT,真是有点夸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为财经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为财经海外生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