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外生活记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海外生活记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洲国家是怎么记载历史的?
欧洲古代很长时间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来记录本民族的历史的。这些故事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被吟游诗人记录成册,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诗。《荷马史诗》《萨迦之歌》《熙德之歌》《贝奥武甫》就是这样加工而成的,因而带有较强的文学作品的气息。
古希腊和罗马是有专门的历史学家的,他们完全脱离了史诗创作的概念,成为忠实记录历史的人。不过,他们的缺点在于,他们总是在自己的那个时代写过去的历史,虽然做到了尽可能的详细、尽可能的完整,但对于某些传说和史料,他们不具备考证的能力,所以只能当做传说。例如,希罗多德《历史》里曾经提到中亚地区的故事,现在看来无非是西方人对未知的恐惧的传说。不过,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功绩在于,奠定了此后欧洲古典历史学的基础。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塔西佗《编年史》,因其高超的叙事艺术和尽可能忠实的史料记载,成为了今天的人们研究当年的信史。
罗马帝国覆灭后,百业凋零,正常的学术被完全打断,只有***教教士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着每天每年这个教区发生了什么。这些花花绿绿的手稿,或荒诞或平白无味,成为了今天对中世纪的人们的生活的最直接的认识。应该说,中古欧洲的许多历史,都是借着这些大大小小的教士之手,流传至今的。
等到文艺复兴开始,古希腊、罗马式的历史学家又重新活跃起来,西方历史开始向着历史科学不断迈进。同时,档案学和考古学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可以有第二条、第三条道路来验证之前的史书是不是可靠、可信。
就中世纪来说,
写史的主要就是两类人:
1. 教会史学家:
代表人物,尊者比德,《英吉利教会史》
都尔主教格里哥利,《法兰克人史》
弗莱辛主教奥托,《双城史》《腓烈特大帝传》
这批著作自然有教会留存,传播亦有保障。
2. 宫廷史学家:
爱因哈德,《查理大帝传》
阿尔弗雷德大王召集编纂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
这批著作主观视角更重一些,然而史料价值依然很高。
流传就复杂一点:
中世纪早起的著作流传,主要依靠教会。
而此时大量的早起史料,传播途径就是***和拜占庭了。
主要是***,西班牙和西西里的******统治者,将大量的希腊拉丁文作品翻译成***文,用于***世界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世界的扩展和贸易活力,使得文化交流空前活跃。
尧舜帝王时期都有海外用兵的记载,这些兵去了哪里?
先问一下,悟空所说的海外用兵的记载是什么内容?记载在哪里?这个海外是指尧舜人民生活领土以外还是哪一个海的外面或现代中国以外?
尧舜帝王时期,大家忙着治理洪水,哪有时间去海外用兵,就是打仗,也是与不配合治水的部落打罢了。
中国古代有专门的史官记录历史,其他国家是如何记录历史的?
应该没有。
大都是以个人传记形式记录历史,这还得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才有的现象。
例如色诺芬的《远征记》,希罗多德《历史》,凯撒的巜高卢记》等等。
所以古代西方的历史记录很多建立在个人的自传,以旅途见闻到个人亲历为主,直至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亦如此。
以匈奴西迁为例。
我们对匈奴记录非常详细,但西迁后的匈奴就仿佛消失在历史迷雾,一直到他们重新出现在罗马帝国边界。
依照匈奴人说法:母亲怀他在一个地方,生他在另一个地方,长大成人又是新的地方。
唉,换句话说,汉朝到罗马的这一段路更是历史黑幕,没有记录历史的体系。
这一段路便是中亚到东南欧。
美洲与非洲等地更不用提。
着重讲讲西方,由于神学兴起,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发生断层,历史便由神学士讲述。
十字军东征的故事或许就是较为写实的历史记录吧。
那个年代被称为黑暗时代,何谓黑暗,想想而知。
直到拜占庭被东征十字军后背插刀,奥斯曼崛起,千年帝国倒台,保存的希腊、罗马文化倒灌欧洲,引发文艺复兴。
也就是文艺复兴让神的枷锁松动,真正的历史研究才出现。
故,在现代历史体裁出现前,记录历史大致分为:华夏有专门的史官,欧洲以个人传记模式,印度、埃及要么以神话或君王***记录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外生活记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外生活记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