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朝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清朝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明清对应西方时间?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5世纪末到17世纪)的这段时期。 欧洲中世纪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到明朝时期。 “中世纪”一词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元明清的时间跨度总长为641年。其中元朝时间跨度为***年,明朝时间跨度为276年,清朝时间跨度为296年。明朝时期对应的西方文艺复兴(14—16世纪),新航路开辟(15世纪),宗教改革(16世纪)等大***。
清朝时期对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9),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大革命(1789—1815),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1840)等时期
为什么清朝那么愚蠢不自量力,不主动开放国门,给他们钱赚,就不会打的你头破血流呀?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我简要回答下吧。
首先第一点,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民贫穷,科技及社会制度等方面发展落后。恰恰相反,清朝统治者一直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国富民强,对西方列强没有正确的认知。他们没有意识到,西方列强的舰船可以随意开到中国来经商而中国的船却开不过去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可以随时打你而你对我无能为力。真理在大炮射程以内。
第二点,传统农耕文明对外界依赖很低,中国向外国卖出丝绸,茶叶,陶瓷,换回来的是大量真金白银和少量奢侈品。清朝中国富人们对国外奢侈品需求量有限,广大穷苦老百姓消费能力很弱也没有形成足够的购买力。简单来说,国际贸易上,清朝不需要列强,而列强需要中国。所以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开放国门对自己没有好处,还有可能引起不安定因素影响自身统治。
第三点,当第一次和第二次***战争都被打败以后,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实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被迫开放了部分口岸通商,通过通商也加深了对世界各国的了解,也初步了解到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但出于习惯性认知的左右,依然觉得自己是最大的,最好的,哪怕内心早已不那么自信,所以行为上依然是傲慢和封闭守旧,哪怕知道自己错了,改也是很难的。
第四点,落后和弱小并不是挨打的必然理由,但落后且愚昧,弱小而富有,同时身处险境而不自知,仍拒绝自我改变,这就会招致列强群起而攻之,抢夺旧中国这块美味的大蛋糕。说到这,清***是有责任的。
清朝灭亡之后,皇族中人都是如何生活的?
1911年,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这个中国第一显赫家族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渐渐被人遗忘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是爱新觉罗后裔,正宗的皇族,那你要小心了。首先不是所有姓爱新觉罗的都是正宗皇室。其次是这类人不是骗子就是脑子有病,前段时间还看过一则新闻说黑龙江有一男子每天还穿着皇上的衣服,还告诉记者自己是多少代皇帝....
说说下1912年2月12日后满清皇族后裔的生活:
一:民国***的优待。
民国***规定,皇族的所有成员,除了免服兵役之外,其个人的公权、私权与一应国民同等;皇族的私产受到法律的保护;满洲王公贵族,世爵仍旧。为此还做了“七条”善后办法。
二:做官,充充门面
满清皇族后裔并不都是闲散贵族,有很多还是有真本事的。军阀混战时期,有很多军阀也邀请到了少数的“王爷”、“贝子”等担任一些职务。这些职务,大多也是闲差。
三,靠着祖殷,坐吃山空
四:投靠国民***。
有很多满清皇族后裔主动的投靠了国民***,这毕竟当时的他们也是有文化的人
五:当汉奸出卖国家和民族。
部分满清皇族后裔还是想着恢复帝制的。最出名的就是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第十四女王爱新觉罗.显玗,也就是川岛芳子
六:投亲戚。
有些皇族后裔的家被抢了,或是挥霍无度,导致吃不上饭。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找亲戚接济。七大姑八大姨等等,连亲家也会去借。
七:自食其力。
也有少数的满清皇族后裔自食其力,他们那或参加了革命队伍;或办起了学校等等,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八:隐姓埋名。
有一些满清皇族后裔选择就此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虽然不再风光无限,但也衣食无忧,活的自由自在,在东北的较多。
九:去了国外。
有少部分的满清皇族后裔去了国外,有的是伪满洲国结束之后去的国外。在国外也只能是自食其力,谁也不会再把他们当做皇族后裔。
了解更多历史百科,欢迎订阅水哥讲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朝海外生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