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外生活成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海外生活成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代沟国外例子?
以为,他们放弃原居地的高薪厚职和舒适生活***加拿大,完全是为了下一代﹔但子女的表现却未如理想。这些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徒然令子女留下阴影。
儿童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冯琦表示,***要承受生活、经济、语言以及个人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家长牺牲愈高,对子女的期望就愈大。两代之间的磨擦与冲突如果恶化,一旦子女等到18岁离开家庭,部分家长就会崩溃。
父母要求太高,会令儿童丧失自信心。曾任多伦多教育委员的谭润棣认为,成功并不局限于狭义的学业成绩。教育是要培养个人有独立的人格。
***的第二代接受本地教育,加上每日长时间与同学和朋友交往,很容易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但家长却仍然停留在高高在上的心态。谭润棣说,父母应该反省,多了解环境。到了11、12岁的反叛期,更要特别小心﹔如果感到两代沟通有困难,不妨让亲友从旁协助。
冯琦指出,中西文化对儿童的认同有很大差别。西方文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并且着重个人发展。父母认为关心是爱,每事必管,怕子***错而事事代为作主,以为是为子女着想。在学校和社会都被平等对待的子女,自然就觉得不被尊重。子女抱怨父母只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但却以框框限制心灵的空间。于是出现反抗的情绪。而且过度关心亦令子女无法从错误中学习。因此华裔儿童在认知和心智成长方面都较西方儿童慢。
她说,部份家长较缺乏公德意识,接受西方教育的子女就有更强的团体意识、公德心和同情心。***如子女对父母的行为感到羞耻,就不愿意与父母交谈,亦不会尊重他们。家长必须融入社会,学习西方文化,进行自我教育和提升,才不
代沟这种事情,只要你们的年龄存在着差异,那就一定会产生代沟的,因为每个年龄段的人所见到的经历的意识到的感受到的所体会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不是说只有中国有代沟,国外当然有代沟,比如说他们的果然发展和他们的孩子之间肯定也会存在着差异啊!
孩子在国外读研回来四年了,他现在还想出国读博,我该怎么办?
国外很多国家读博都不要钱,还有生活费。经济上没什么压力。
博士毕业工作后,收入基本上能上一个小台阶。大学老师如果没有科研年薪只有10+万,如果有科研和外快,收入20-100万,甚至更多。
如果还要学费生活费,家庭经济不是特别好,最好读国内博士。国内博士认可度越来越高。张霁中科大博士毕业,入职华为,年薪201万。
工作4年再去读博,毕业32-35左右,还不算晚,大学招聘老师要求年龄不大于35岁。但国外读博淘汰率很高,5年毕业很正常。当然不一定要进大学做老师。
美国博士10年毕业率国际生只有67%,中国人应该还要高一些。
这是分男生、女生和各学科的10年毕业率。
他读研后又想读博,说明他自我感觉合适做科研。如果不怎么适合做科研,只是工作不顺,寄希望读博改变命运的因数,这可要慎重了。
我是大学老师,对教育有些理解,学习实际上是培养自信的过程。如果能有如意的工作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高学位实际上就是敲门砖,这要看孩子的个人特点,如果是善学习,如果把大学老师或科研单位、高科技公司做为工作目标,读博士是必要的。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看孩子的自身特点,如果读书学习能力强,完全可以支持他继续深造。这里就是有一个费用问题,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就要选择有助学金的方向,再通过自己打工来解决部分费用。总之孩子成年了应该由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父母也只是帮助分析利害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外生活成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外生活成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